戊午三月,与画法研究会诸同志观清之文华殿古书画,以鄙见评之如左。
林椿《四季花鸟》,工研极矣。宋人作画,其布置最精,故虽毫点厘画略无板刻意。唯其工细,故花瓣之倾侧,叶之反正,蕊之娇,蒂之固,其态乃毕现。而鸟羽之郁丽,及分配布置,乃能悉合美理,靡有缺憾。今人以刻画为工,失之远矣。——徐悲鸿
林椿,南宋画家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孝宗淳熙(1174-1189)时为画院待诏。工画花鸟、草虫、果品,以赵昌为师精工逼真,善于体现自然的形态,所绘花鸟果品,小品为多,当时赞为“极写生之妙,莺飞欲起,宛然欲活”。
此画把四季花卉如水仙、红莲、梅花等绘于一图,是因为古人认为它们都具有一种坚贞耐寒的节操,是花木中之至清者。如墨笔画白描水仙两株,花叶并不多,画家勾出了水仙婀娜多姿的叶子和花瓣,用淡绿深染出叶面,分出阴阳向背,把水仙迎风翻仰、带露含香的秀骨清姿,刻画得淋漓尽致。四朵娇艳盛开的红莲,仅仅占了整幅画极少一部分,红莲后面衬阴阳向背绿叶,鲜活饱满,绿红相映,格外显眼。画家在绢上还作疏枝绿萼白梅一枝,工巧精丽,萼与花瓣均用细笔勾勒,先用淡墨染出萼片和花瓣的底部,再用白粉晕出重重叠叠的花瓣,生动地表现出白梅那种洁白缣素、润若凝脂的清香冷艳的风韵。再加上它那清癯如铁的枝干,把号称“铁骨冰肌”的梅花描绘得肖神入骨。
两只美丽的锦鸡,落在青石之上,举头观看,似有所闻,它凝神注目的神态和娇弱妩媚的姿容,被描绘得十分生动。此画的技巧相当高超,锦鸡华丽的毛羽和尾翎上的细致斑纹与光泽,羽毛五色斑斓,都被描绘得富有真实感。足见林椿有深厚的功力,有精致的观察。
宋林椿四季花鳥圖卷神品
素絹本著色畫,款識「淳熙五年歲次戊戌夏日錢唐林椿繪」下有「林椿印」一印。絹首有「乾隆御覽之寶」一璽「貢師泰」「元節」两印。絹末有「真賞」「子孫世昌」惟口一印(]。拖尾有貢師泰跋云:錢唐林椿以工畫得名於時,筆無妄下,資諸家善處而有之,故能筆意豪邁,脱去凡俗,如世所稱杜子美詩、韓退之文,無一筆一字無師承,所以備具衆體之妙,而前無古人后無來者。今觀此幅,四季花鳥精彩助人,妙奪造化,豈後世庸史所能及耶?宣城貢師泰跋。又方壺記云.金門羽客方方壶拜觀。又王士點記云"魯人王士點觀於京師迎陽里。又揭慀斯跋云"寫生貴精,弗精则弗肖,必求其肖,又多失之工。精而肖,肖而不失工,唯林椿能之,此外皆不逮也。此圖曲盡羽族飛鳴之狀、花木迎風之態,而行筆設色又不在筆墨間可辨,具眼者珍之。翰林學士揭慀斯。又沈度題云林君久上仙都去,綵筆流傳四海中。短局珍藏歸秘笈,主人原是米南宫。雲間沈度題。又吴寬跋云"南宋林椿以繪事擅聲於淳熙間,世罕見其跡。謙齋宫傅先生雅蓄古人書畫,乃以此卷見示,俾得快睹,詎非幸败?敬書數語,聊以誌喜云。延陵吴寬。絹高八寸六分,廣六尺二寸二分。謹按"林椿爲淳熙時畫院待詔。椿畫花草、翎毛、瓜果師趙昌,趙昌師滕卷之厕二七三盛京故宫書畫録昌祐。此圖傅彩鮮明,氣韻生動。尺幅分繪四季花鳥,變態萬千,各殊景物,真能傳花鳥精神'置之勝華昌祐之間,殆無以辨。極寫生之能事'時史摹擬,僅能得其形似,神韻遠不逮矣。——《盛京故宫书画录》
《枇杷山鸟图》册页,绢本,设色,纵26.9厘米,横27.2厘米,笔法精细,它与《果熟来禽图》册页、《葡萄草虫图》册同藏故宫博物院;
《枇杷山鸟图》江南五月,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。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,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,便回喙定睛端详,神情十分生动有趣。枇杷枝仿佛随着绣眼的动作重心失衡而上下颤动,画面静中有动,妙趣横生
历史传承:
该图历经清人宋荦、清内府收藏。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该图经《中国古代书画图目》十九、《中国美术全集·绘画编》4、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·晋唐两宋绘画·花鸟走兽卷》、《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·绘画编》3等影印;《石渠宝笈·三编》、《中国古代书画目录》第二册著录。
《果熟来禽图》局部
2003年贺年有奖明信片《中国古代花鸟画》4-1宋·林椿·果熟来禽图
《宋林椿果熟来禽图》,出自南宋画家林椿之手,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: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,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,任由虫儿噬蚀。一只小鸟 蓦然飞上枝头,打破了空间的宁静。忽而,它转颈回眸,振翅欲飞,在这收获的季节里,它是否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呢?
《葡萄草虫图》册同藏故宫博物院
此为南宋林椿的《葡萄草虫图》,原载《历代名笔集胜册》(见《虚斋名画录》)。上有林椿题名。纨扇页,绢本,设色,纵26.2厘米,横27厘米。
图绘葡萄累累垂挂,蜻蜓、螳螂、蝈蝈、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,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。昆虫以 双勾填彩法绘制,用线刚柔相济,既准确地勾勒出秋虫或动或静的各种体态和神情,又将昆虫翅膀的轻薄或外壳的坚硬等不同的质感表露无遗,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 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。在色彩上,敷色轻淡,深得造化之妙,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,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,表明叶片饱经浓霜 重露之貌。这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晕染与其求实写真的线条相得益彰,具有宋代院体工笔画的鲜明特色。
《宋林椿山茶霁雪图》
白雪纷飞,百花凋零,万物似乎皆已沉沉睡去。一枝山茶却在沉寂的大地中悄悄地绽放了。它头戴金色的蕊冠,身披红艳的花裳,一边伸展着如璧般的厚叶,一边亲吻着片片飘落的冰霜。寒冬里,既悦人眼目,也暖人心房
[名称]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[年代]宋代[简介]团扇,绢本,设色,纵24.8厘米,横26.9厘米。上海博物馆藏。
绘山石峻峭,苍松虬劲,十只喜鹊姿态各异,俯仰鸣叫,栖松卧石,错落有致。喜鹊自古在民间有着吉祥的含义,听到喜鹊鸣叫意味着人生有大喜大福即将到来。十只喜鹊鸣叫则是人生喜之极尽,寓意人们对幸福的企盼。此幅托名林椿,实则更接近明人周之冕流派。
款识题跋:自跋:画院待诏林椿画。
鉴赏跋:诗塘:翠竹苍松春卉妍。灵禽求友集翩期。初韶报喜事咸治。六合四和庆十全。御题宋林椿十全报喜图。豆黄钺奉勅敬书。(印记:臣黄钺印、翰林供奉)
钤印:作者印:(不辨。葫芦印)。
收藏印:鉴藏宝玺:周甲延禧之宝,嘉庆御览之宝,嘉庆鉴赏,石渠宝笈,三希堂精鉴玺,宜子孙,宝笈三编,宣统御览之宝;收传印记:都省书画之印,晋府书画之印,果亲王府书画之印,奥本恒之家藏,清閟阁珍玩。
著录书籍:石渠宝笈三编(延春阁),第三册,页1485;
林椿以善于布色著称,元夏文彦称赞他:“花鸟翎毛师赵昌,傅色轻淡,深得造化之妙”。此图设色尤为妙绝,深红色的秋果,淡红色的叶子,淡黄色的花心,阴阳碧绿色的叶子和色泽多种的锦鸡,笔触细腻,色调对比鲜明柔美,说明他与善于布色的徐崇嗣、赵昌画派确有一定的渊源关系。
林椿。傅色轻淡,深得写生之妙,极富生趣,所作花鸟果品直接以色彩分出物象之浓淡,层层晕染阴阳向背,饱满莹润轻匀透明,四实烂漫,鸟雀偷窥,惊飞欲起,栩栩如生,尤小幅笔触工细,布色鲜明,静中寓动,生机盎然,为世人所宝。钱良右题其《茶花鸽子图》云:“林椿真迹,世不多见,或得片缣寸纸,不啻天球河图。此卷《茶花鸽子图》,经营布置,各极其态,览之景物生情,宛然欲活,可谓曲尽能事者矣。若后世懒弱柔腕,率意而成者,乌能如是耶?”
传世作品有《梅竹寒禽图》册页藏上海博物馆;《写生海棠图》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;《花鸟图》卷图录于《浙江古代画家作品集》。
那么南宋末时,跟林椿同时期的庄肃,在其《画继补遗》记:吴炳,毗陵人,工画花果、禽鸟。真能写生,可夺造化。林椿,钱唐人,工画翎毛、花卉,可亚吴炳,且傅色得法。但描写差弱耳。
这里把吴炳与林椿放在一起记述,且有了对比,意思是其描写水平略亚于吴炳。林椿的设色。“傅色得法”,“敷色轻淡,深得造化之妙”。
如同大牛马远,在南宋末时几乎要埋没于历史的茫茫云烟之中,林椿不单在众神辈出的南宋显得毫不起眼,在后来的元、明二季仍似乎处于籍籍无名的境况。而林椿和吴炳二人,上纵四百年到此来看的整个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上,此二人实际上起到了至关关键的节点作用,而这种影响几乎是润物无声地波及后延五百年的元、明、清三代。
林椿花鸟作品赏析
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6/0509/23/21545287_557706591.shtml
清林椿花鸟图卷转发@佩然君:书法绘画..来自佩然君-微博https://weibo.com/6339887704/JB8uc5u04
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转载仅为分享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运营邮箱:290884765@qq.com,
欢迎方家指正,征集徐悲鸿笔下名城故事,名画故事,名人故事。
文字丨部分转自网络
顾问丨任静雅
编辑丨张琛
终审丨张忠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