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悲鸿(1895年7月19日—1953年9月26日),原名徐寿康,汉族,江苏宜兴屺亭镇人。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,是杰出的艺术家、教育家和收藏家,为中国美术的改良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。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,是功垂后世、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和一代宗师。
1917年6月,22岁的徐悲鸿携妻蒋碧微东渡日本,开启了留学的篇章。徐悲鸿带着康有为写给日本书画家、碑帖收藏家中村不折的推荐信,结识并开始了与中村不折的交往,其后二人多次见面交谈,一直到1917年11月回国。
徐悲鸿在日本期间,特别是在同中村不折的交往中受益匪浅。这些影响可以从1918年5月,徐悲鸿在北京大学发表的《中国画改良之方法》一文中看出端倪。其中,“古法之佳者守之,垂绝者继之,不佳者改之,未足者增之,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”,简称“五个之”,正是对中国画“改良”的一种概括,也通常被看作徐悲鸿的中国画革新纲领。
特别企画此展览在日本举行首展,意义非凡。本次展览旨在纪念徐悲鸿的艺术生涯,特别是回顾徐悲鸿与中村不折、尾崎清次、矢崎千代二、赤松俊子等多位日本美术大师的长期交流与相互扶持。主办方希望借此缅怀徐悲鸿与日本的渊源,促进中日文化艺术交流。
纪念徐悲鸿诞辰130周年活动运营委员会日本事务局 供稿
徐悲鸿诞辰130周年纪念
―艺术轨迹回顾展
部分展品(局部)一览